索引號: | 11330802002617581G/2021-59730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
發布單位: | 萬田鄉政府 | 成文日期: | 2021-09-24 | ||
規范性文件登記: | 有效性: |
萬田鄉全域土地帶動萬田村建設實現共同富裕 | ||||||
|
||||||
萬田古稱畈田,意味著良田數百連結成畈。萬田村現村域面積2.5平方公里,共有720戶1508人,其中黨員54人。自2019年1月省委組織部結對幫扶以來,積極貫徹全區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要求,對山水林田湖房路村進行了全方位整治改造,村莊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獲評省級美麗宜居示范創建村、AAA級景區村。面對新形勢,新機遇,萬田村堅持“黨建統領+基層治理+大花園建設”模式,突出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匯聚改革發展動能,聚焦政治生態優化,美麗鄉村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成為衢州市鄉村振興“窗口模范生”。 一、勾勒“生態藍圖”,繪就美麗田園畫卷 萬田村將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作為解決耕地“非糧化”“非農化”和土地拋荒等問題的抓手,牢牢抓住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牛鼻子”工程。村兩委干部先后入戶走訪做群眾思想工作800多次,順利完成“上下田蓬”、“水近山”、“百畝埂”、“溪灘沿”地塊4期共計1472畝土地流轉任務,擴展了發展空間,奠定了良好的產業轉型基礎。工作推進中,一方面切實增強生態保護意識,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落實到項目選址、勘察論證、規劃設計等具體工作中。 至2020年年底萬田村已流轉改造了1700多畝土地,實現多方得利,多方共贏,實現田、水、路、渠、林等要素的系統重構與提升,改善農田生產環境,打造生態和諧的現代美麗田園。嚴格落實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全面提高耕地數量、質量、生態和空間四位一體保護水平,夯實糧食安全和農村農業發展基礎。通過全域整治,擬優化永久基本農田 7.43 公頃,同時規劃增加永久基本農田整備區面積 11.06 公頃用以補劃,確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下降,質量不降低。整治區現狀耕地面積546.91 公頃,其中水田面積 412.92公頃,整治后耕地面積可達到581.46 公頃,水田面積可達 447.47 公頃。通過全域整治,整治區內耕地面積凈增加34.55公頃,規劃期間實施高標準農田面積 32.40 公頃。通過土壤、水體進行修復治理,積極推廣泥埂、農田生態溝渠、生態凈化塘等多種生態措施,有效改善耕地生態條件。全面解決耕地分布碎片化問題,優化耕地空間分布。規劃期間,五畝以下零星永久基本農田片塊全部調出,爭取建成3個以上千畝連片田示范項目、5 個以上五百畝連片田示范項目。 通過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實施,整治拋荒田地,重新規劃溝渠路布置,引進美麗農業產業,依托“萬畝良田”、“萬畝萱草”、“萬畝荷塘”、花卉走廊等農業生產集中區,建設美麗田園。 二、優化“因村制宜”,打造美麗村莊樣本 萬田村以區域全域旅游以導向,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為抓手,依托村莊原有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產業特色的基礎上,按照自然條件和發展引導方向,全面整合優化鄉村空間資源,通過人居環境提升、庭院美化、風貌提升等手段,堅持綜合施策,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綜合治理村莊環境。以省級AAA級景區村和美麗宜居示范村創建為抓手,委托省城鄉規劃設計院對萬田村進行綜合整治規劃設計,按照規劃方案廣泛發動群眾共建共享美麗萬田,先后實施了橫墻壟路白改黑、泉井路歷史文化特色街改造提升、電力“上改下”和線網規整、“赤膊墻”刷白、圍墻改低改通透等一批基礎設施提升改造工程。利用違建地、拋荒地新建萬田村黨群服務中心、休閑廣場、蔡家自然村停車場,繪制歷史文化墻繪。利用邊角地、廢棄地等改造成為“一村萬樹”和“一米菜園”,引進生態花園,人居環境面貌得到大幅度提升。 大力開展農房整治,與衢州學院合作研發數字萬田三維信息管理系統,用信息化手段管理農房并甄別違建。會同村兩委集中力量、集中時間,全面梳理全村313戶、630處農房的建房檔案,形成信息準確、內容豐富的“一戶一檔”和“一房一檔”臺賬資料。會同區農房專班和資源規劃分局共同審核分析、研判確定109戶、145處違章建筑。協調區委組織部和鄉村干部力量,開展“大美萬田”二次提升集中行動,在一周時間內集中入戶做群眾思想工作,95%農戶同意拆違,簽訂承諾書。組織分批拆違,有序推進,全面完成了整改任務。真正實現“零違建村”目標,維護了社會公平正義。加快農房辦理不動產確權工作,積極協調“農轉用”指標,為22戶群眾批地建房,解決了部分剛性需求。排查發現10處D級危房,做好人員轉移和分類處置,確保住房安全和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提升了村兩委的公信力,保障黨群干群關系良性健康。 實施“通源路”的改擴建工程,旨在解決村莊內“道路狹窄,出行不便”的民生問題,經過村集體研究以及沿路沿線34戶農戶的不斷溝通,契合“書記主任帶頭拆,黨員干部跟著拆,沿線群眾配合拆”的形式,達成“各退1米庭院,拆除輔房”的方案,實現“4米拓6米”的目標。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得到強烈的提升,這條路亦稱為衢州新時代“三尺巷”。2020年8月17日,《人民日報》頭版報道了萬田村黨員群眾退讓土地,建設“四好農村路”,助推鄉村發展的好故事,并矗立修路功德碑,紀念萬田村黨群共建的好做法,表彰為村集體退讓土地的村民。 三、做好“后半篇文章”,引進美麗產業新篇 萬田村流轉土地引育產業,努力提升群眾生產生活水平,流轉土地“改地造田”工作累計為全區創造近7億元政策轉移資金收入。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引進“佳農園藝養生綜合體”“忘憂田園萱草未來村”兩個億元項目,啟動土地開發和生態保護工作。主要產出果蔬、中草藥、鮮花切花等農產品收入,年收益約4420萬元,項目年可吸引亞健康養生群體、休閑采摘群體、親子游群體2萬人次,則每年可實現養生收入約500萬元,建設市民農園500畝,分割出租,年可實現租金收入200萬元,形成“一核三線五園十項改革”農村綜合改革集成建設項目上報省財政廳,成功在全省54個項目中脫穎而出。 以萱草未來村的引入為核心,整整合可利用的休閑旅游資源要素,導入生態農旅、文化創意、度假體驗等產業要素,形成未來田園社區產業集聚區。依托萬田鄉田園風光、廟源溪最美溪流,以水果、蔬菜、花卉中草藥種植示范園為載體,植入園藝養生理念,打造“生態、水鄉、田園”意境,建設集“農業生產、休閑體驗、田園游學、養生養老、農民創業、市民共享”等于一體的綜合性園區,通過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產品變商品,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也是我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啟動之年,萬田村將繼續保持積極貫徹中央和省委關于鄉村振興、結對幫促工作的相關政策要求,繼續保持幫促政策和幫促力量總體穩定,為實現更高水平的鄉村振興和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貢獻力量。 |
||||||
|